当前位置: 首页 » 直属单位 » 植物保护研究所 » 项目与成果

Phytopathol Res 丨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在云贵流行区小麦条锈菌源传播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86/s42483-025-00347-z

小麦条锈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通过气流远距离跨区传播引起危害和病害流行。近年来,研究发现云贵流行区是我国东部主要小麦产区条锈病发生的菌源地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云贵流行区流行学资料的缺乏,小麦条锈病在该区域内的发生时序及传播路径不清楚,影响了病害的源头有效防控。本研究开展的云贵流行区小麦条锈病菌源区、传播路径等流行学研究,对小麦条锈病的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Phytopathology Research(JCR(Q1),中科院二区,影响因子3.5)今日在线发表了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作物病害绿色治理技术研究团队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团队题为“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 of wheat stripe rust occurrence revealing the key inoculum origin area and migration route ofPuccinia striiformisf. sp. tritici in the Yunnan-Guizhou epidemiological region”的文章。根据条锈病在云贵流行区的病害循环特点,通过两年的系统研究,基于病害发生时序调查、病菌毒性表型及基因型分型(SNP芯片)的鉴定与分析,锁定了云贵流行区的中北部区域为该区域小麦条锈病发生的核心菌源区。田间调查发现该区域条锈病发生早、程度重(图1),群体遗传研究明确了条锈菌群体多样性较高、基因型组成复杂。通过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时序、条锈菌流行小种组成和群体遗传关系的进一步分析,揭示了小麦条锈菌在云贵流行区由中北部区域向西南部、南部和东部区域的传播路径(图2)。研究结果为了解云贵流行区乃至全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和条锈病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图1 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云贵流行区小麦条锈病的田间发生情况及区域划分。a 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及病菌标样采集地点;b基于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及地理特征的云贵流行区12个条锈病发生区域

图2云贵流行区小麦条锈菌基因型组的空间分布及其传播路径

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陈文副研究员为本文的第一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杰教授康振生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吴石平研究员、曾庆东副教授、姚令助理研究员、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彭云良研究员参与研究。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1YFD1401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2460658、32272507) 的资助。

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作物病害绿色治理技术研究团队长期围绕贵州山地特色高效作物重大病害病原菌诊断技术、病害流行规律和绿色防控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

Cite this article:

Chen, W., Yao, L., Zeng, Q. et al.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 of wheat stripe rust occurrence revealing the key inoculum origin area and migration route of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in the Yunnan-Guizhou epidemiological region. Phytopathol Res. 2025; 7: 73. https://doi.org/10.1186/s42483-025-00347-z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iyInyUrGoQoQd0dNl7SbQ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