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直属单位 » 植物保护研究所 » 新闻动态 » 最新动态

贵州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专家鉴评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2025年7月22日,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专家鉴评会在贵阳召开,现场观摩会地点在遵义市湄潭县天城镇皂角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王凤乐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张龙教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冯岗研究员、南开大学张弛教授、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蒋太明研究员、贵州大学杨茂发教授、四川省植保站尹勇研究员等7位专家应邀参会。

项目负责人朱峰为参会人员讲解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试验示范成果

本次鉴评会聚焦“减药增效、靶向防控”,通过田间现场展示、技术演示、互动答疑等形式,向参会专家及各县(区)农业技术人员重点介绍了甲维盐缓释颗粒剂、高分子凝胶缓释颗粒剂和苏云金杆菌G033A等新产品,采用配套施药瓶、植保无人机、连杆多喷头喷雾器械精准施药,集成了以缓释产品靶向施药为主的草地贪夜蛾绿色精准防控技术体系。

甲维盐缓释颗粒剂、高分子凝胶缓释颗粒剂、苏云金杆菌G033A等产品展示

连杆多喷头喷雾器械展示

植保无人机施药技术展示

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现场观摩会专家合影

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设计并创制了0.2%甲维盐缓释颗粒剂、0.2%高分子凝胶缓释颗粒剂、苏云金杆菌G033A颗粒剂等3种缓释新产品,研制了精准施药装置1个、适合山地应用场景的低容量连杆多喷头高效喷雾器1套;通过项目引导、产学研推协同、省市(州)县联动、研究与应用同步,集成了以缓释产品靶向施药为主的草地贪夜蛾绿色精准防控技术体系,形成了适合贵州山地玉米、高粱等多场景的技术模式,在贵州玉米、高粱主产区示范应用,核心示范6.5万亩,辐射带动115万亩;与常规防治技术相比,亩用工次数从3-4次减少到1-2次,农药用量减少30%,节约成本150元。发表SCI论文8篇,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件,制定《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1项。培训农技人员1700多人次、农民4.5万余人次。项目创制的产品先进性强,集成创新的技术体系简便适用,推广模式与机制高效,成果丰富,效益显著,超额完成了项目任务指标。

专家鉴评会现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